水处理万亿投资下谁的机会?
2015-04-21
市场期盼已久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于4月16日由国务院正式颁布。这是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实施后,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又一重大环保政策。
按照“水十条”提出的具体指标,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这是国家针对水污染出的一组重拳和组合拳。中国的生态环境已经达到或者临近生态承载的极限,到了必须整治的关口。环保部调查数据显示,1995年以来,全国共发生1.1万起突发水环境事件,仅2014年环境保护部调度处理并上报的98起重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中,就有60起涉及水污染。全国477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较差的监测点比例为43.9%,极差的比例为15.7%。全国9个重要海湾中,6个水质为差或极差。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饮用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已经严重影响百姓生产生活。
国家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表示,加大对地下水、污水和重金属污染等治理力度,是“水十条”重中之重。这一行动计划,是非常量化、具体、可操作的,既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治理,也包括陆上和近海海域治理,既包括市场和行政上的管理手段,也包括经济和科技的手段,既有节水、净水指标,也有水质、水量等指标考核和治理要求。
E20研究院院长傅涛16日表示,“水十条”有35款、76项238条具体措施,每一项均落实到部委负责,其中有36项由环保部牵头或独立负责。整体责任分工明确,各项要求可实施、可考核、可追责,这是区别于以往的。该计划从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到水环境,均以明确的量化指标进行要求,并规定了截止时间,各部委明确分工,采取了对地方政府排名和落后名次的惩罚制度,来倒逼从效果出发的环境治理需求落实到位。同时,不再停留在减排量、排放标准等旧时代的手段上,而直接将河流等水体的改善程度作为考核标准,包括七大水系的水质标准、地级市以上城市黑臭水体的数量和发达区域的水体断面标准等刚性指标,标志着以环境质量和环境效果为核心的环保时代已经来到。
根据市场测算,“水十条”涉及的工业水污染治理、城镇水污染治理、农业污染治理、港口水环境治理、饮用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环境监管等方面,到2020年,完成“水十条”相应目标需要投入资金约4-5万亿元(其中近三年投入约为2万亿元),需各级地方政府投入约1.5万亿元。
刘志全说,未来环保产业的投入要逐步加大,并实施多元化投入,形成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多方投入的市场化机制。吸收社会资本,包括采取PPP模式、政府采购服务的模式、设立环保产业发展基金、股权基金等。重庆、湖南等很多地方都在探索中。整个水环境保护产品和设备的增长速度未来5年预计为15%-20%,水环境服务业增长大约在30-40%。
在傅涛看来,整个环境产业已经站在了中国经济的风口上,以环境治理为契机的环保产业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在政府一步步将市场让出来、所有的边界性公共服务都由市场提供时,让出来的市场空间将非常大的。
刘志全说,近期环保部发布了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放开服务型监测市场,尤其是面向企业的,将全面放开,今后公益性和监督性监测,也将有序放开。这是推动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环评机构也将全部推向市场,取缔各地环保部门、所属研究院开办的环评公司,将与政府全部脱钩,变成企业化经营。
- 上一篇:“水十条”能否催热环保产业?
- 下一篇:长三角区域协作治污聚焦十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