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行业新闻你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水十条”能否催热环保产业?

2015-04-21

4月1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消息甫出,概念股集体大涨,形势一片大好。官方数据显示,实施“水十条”,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4万亿,环保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仔细研读“水十条”,可以发现整个计划不仅目标明确,而且具体目标后边都列明了具体的落实部门(一般皆由环境保护部牵头,多部门配合),更强化了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的责任和意识以及排污单位主体责任,此外,还严格目标任务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水污染防治相关资金分配的参考依据……至于违规的处罚措施,也是非常严格:不仅约谈,违法者要追究责任,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已经离任的也要终身追究责任。

“水十条”力度超预期也是催热环保产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这个热度能持续多久?环保产业能否因此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环保多年来一直是一个很热的词汇,不过这个热度多停留在口头或者报道中,在现实中却一直被边缘化。边缘化有多种原因,和目前人们盲目追求经济速度息息相关,也和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有关。“水十条”是整个国家的决策,彰显的是中央和人民群体的理性意识。就一个人的成长而言,他是否能够成材,成为国家的栋梁,不仅取决于外在的条件,比如良好的教育,更取决于他个人的意愿。“水十条”可以说已经是面面俱到,力度十足,但是否能够实现其预期的目标,还要一些内在的东西,比如群众和治理者对“水十条”的热情拥护以及良好的经济或者社会回报。

除了一些高压的政治手段,“水十条”强调要积极发挥政府规范和引领的同时,必须用好税收、价格、补偿、奖励等手段。比如,健全税收政策,对一些必需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修复费用的价格与收费政策,实施生态补偿,建立激励机制,树立行业标杆等。这些都是一些试图破解“水十条”接下来可能面对的资金困境的措施,毕竟,对很多人而言,治理污水一直是一项费力不落好的事,仅仅依靠外在的强制压力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